初高中地理網歡迎你!

    山東省濟寧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地理試題

    作者:地理人來源:未知 時間:2023-10-13 閱讀: 字體: 在線投稿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鋯是一種戰略性稀有重金屬。鋯資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亞和非洲,絕大多數由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的三大供應商開發,消費集中在中國、歐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鋯砂礦資源豐富,其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前寒武紀火成巖。含鋯重砂礦物多在海岸帶低潮線附近富集,某些月份在高潮線以上也有大量沉積。“一帶一路”背景下,某中資企業與莫桑比克合作開發鋯砂礦。下圖示意某中資企業采礦區及所在區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圖片

    1. 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是該采礦區成礦物質來源地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推測含鋯重砂礦物在海岸帶高潮線以上大量沉積的月份為(   )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3. 我國鋯資源供應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

    ①國內儲量不足

    ②開采難度較大

    ③運輸方式單一

    ④對外依存度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題詳解】

    利用材料信息中“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前寒武紀火成巖”這一關鍵信息,排除乙(中生代變質巖)、丁(中生代沉積巖);中顯示,采礦區位于沿海,應遠離成礦物質的來源地,表明需要外力侵蝕搬運沉積才能形成采礦區的鋯砂礦,與甲相比,丙臨近河流,有河流與采礦區相連,具有流水侵蝕搬運沉積的可能性,因此丙地最有可能是該采礦區成礦物質的來源地。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題詳解】

    當地位于南半球10-20°之間,屬熱帶草原氣候,1~3月為當地的濕季,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對成礦物質的侵蝕作用和砂搬運作用強,使得進入岸海水的含錯重砂礦物多(含礦物來源多),容易被波浪帶入高潮線之上沉積,A正確。故選A。

    【3題詳解】

    材料信息表明,鋯資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亞和非洲,絕大多數由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的三大供應商開發,因此國內鋯資源儲量、產量都不高,國內供應能力低,只能以進口為主,對外依賴程度高,①④正確;與開采難度、運輸方式關系較小,②③錯誤。故選D。

    【點睛】火成巖為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巖漿巖,有侵入巖和噴出巖兩種類型;鸪蓭r不屬于變質巖和沉積巖。

    海洋牧場對于保障糧食安全、改善海洋生態系統十分重要。依據其功能,海洋牧場可分為漁業增養殖型(以海珍品增養殖為主)、休閑觀光型(以發展休閑漁業為主)、資源養護型(以恢復海洋生物天然生境為主)、種質保護型(以近海魚類種質資源保護為主)。海洋牧場的選址通常受到水深、水動力、水質等因素的影響。下圖示意煙臺市兩處海洋牧場擬選海域,該市北部海域底質類型以黏土質粉砂為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圖片

    4. 甲海域最適宜發展的海洋牧場類型為(   )

    A. 漁業增養殖型 

    B. 休閑觀光型 

    C. 資源養護型 

    D. 種質保護型

    5. 乙海域發展漁業增養殖型牧場的有利條件是(   )

    A. 受陸源污染影響小,水質較好 

    B. 沉積物顆粒大,適合魚礁投放

    C. 水動力較強,利于水體的交換 

    D. 水深較深,水體營養物質豐富

    【答案】4. C    5. B

    【解析】

    【4題詳解】

    甲牧場距離陸源污染物較遠,受人類活動干擾小,海洋環境質量優良,且海域面積廣闊,便于恢復海洋生物的天然生境,最適宜發展的海洋牧場類型是資源養護型,C正確;根據各牧場的功能可知,漁業增養殖型、休閑觀光型、種質保護型均應主要分布于海岸附近,ABD錯誤。故選C。

    【5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漁業增養殖型牧場以海珍品增養殖為主。乙海域位于海岸附近,河流入?诟浇,受陸源污染影響大,A錯誤;乙海域位于海岸附近,河流入?诟浇,河流攜帶的泥沙等沉積物顆粒大,適合魚礁投放,增養殖海珍品,B正確;乙海域位于海岸帶附近,海水較淺,水動力較弱,CD錯誤。故選B。

    【點睛】我國海域遼闊,海洋國土面積廣大,自南向北縱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在滿足生產生活需要的同時,高效利用海洋空間資源,保護并修復海洋生態環境,發展漁業,并實現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可以維護國家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

    “十四五”時期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為實現碳排放主體與碳匯主體之間的利益協調,可將區域劃分為碳補償支付區、平衡區和獲補區3種類型區。其中支付區碳排放量大,需通過經濟手段進行補償支付;平衡區是在碳補償行為中不需要支付也不獲得補償的區域;獲補區碳匯生態功能強,在碳補償行為中可獲得經濟補償。下圖示意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碳吸收空間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圖片

    6. 獲補區最可能位于城市群(   )

    A. 東部     B. 南部 

    C. 中部     D. 北部

    7. 在今后的發展中,支付區應(   )

    ①控制城鎮化進程

    ②建設清潔能源體系

    ③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④積極發展生態旅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6. D    7. C

    【解析】

    【6題詳解】

    根據題干信息可得,該地區北部的碳吸收量最大,因此結合題干“獲補區碳匯生態功能強,在碳補償行為中可獲得經濟補償”,可以推斷獲補區最可能位于城市群的北部,故排除A、B、C,選擇D。

    【7題詳解】

    根據材料可得,支付區碳排放量大,需通過經濟手段進行補償支付。故支付區的碳排放量較大,因此需要減少碳排放,首先建設清潔能源體系,建設碳排放,故②正確;調節產業結構,減少重工業比重,減少污染物排放,故③正確;合理的城市化對碳排放影響較小,故①排除;生態旅游需要當地有一定的旅游資源,故發展生態旅游具有局限性,故④排除;故C正確;因此排除A、B、D,選擇C。

    【點睛】減少碳排放的措施有:1. 采取清潔能源替代技術、可再生能源替代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替代技術積極應對。2. 過降低能耗來提高能效和減少CO2排放。3. 利用稅收等財政金融政策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技術改造進程,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4. 利用植樹造林、林地恢復、高產森林經營、采伐管理、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等陸地生態系統增加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吸收,可以減少碳排放,增加森林碳匯。5. 減少人類消費中的碳排放。

    微塑料是指粒徑小于5mm的塑料,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危害極大。下圖示意青藏高原地區水體微塑料取樣點及豐度(每立方米所含微塑料個數)。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圖片

    8. 與青藏高原東南部相比,祁連山地區微塑料含量明顯偏低,推測其原因為(   )

    ①人口密度小

    ②生態保護區建設

    ③植被覆蓋率高

    ④設施農業發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 青海湖微塑料濃度在祁連山地區最高,推測其微塑料的主要來源是(   )

    A. 農業覆膜 

    B. 旅游活動 

    C. 牲畜糞便 

    D. 工業生產

    【答案】8. A    9. B

    【解析】

    【8題詳解】

    祁連山生態恢復區人類活動少,微塑料含量少,故①正確;青藏高原東南部為青藏高原主要人口集聚區,因此人口密度較大,生活和生產所使用的塑料較多,故②正確;青藏高原東南部水熱條件更好,植被覆蓋率更高,且設施農業更加發達,故③④排除;故選擇A。

    【9題詳解】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得,青海湖微塑料濃度在祁連山地區最高,祁連山生態恢復區人類活動少,微塑料含量少;青海湖為內流湖,是流域內水體微塑料遷移的終點;青海湖水量蒸發較大,導致微塑料含量升高;青海湖游客較多,游客隨身攜帶的塑料袋較多,分解的微塑料變多;運載游容的交通工具數量增多,造成車輛輪胎摩擦增多,微塑料含量提高等。故B正確;該地區氣溫較低,故工農業發展水平較低,故AD排除;牲畜糞便不含塑料顆粒,故C排除;故選擇B。

    【點睛】固體廢棄物的來源1.城市垃圾:指在居民生活商業活動市政律設與維護機關國體辦公等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一般包括生活垃圾、城建渣士、商業固體廢棄物、糞便等;2.工業固體廢棄物:數量最大。主要是采礦業、電力工業冶金工業化學、建材、機械加工業等排出及產生的煤矸石、鍋爐渣、鋼渣、有色金屬廢渣等;3.危險廢棄物:具有化學反應性、毒性、腐健性、爆炸性、放射性或引起危害的特性。來自日常生活中的廢藥品,正負膠片、廢日光燈、廢水銀溫度計、廢電池等;4.農村垃圾:農村垃圾成分變化大,塑料薄膜的使用和丟棄昔遍,改變士壤結構。

    融雪洪水災害是由大量積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為雨雪混合型(簡稱“混合型”)洪水災害和升溫融雪型(簡稱“升溫型”)洪水災害,融雪洪水中常夾雜著冰凌和融冰。下圖示意我國某山地河流7月的一次融雪洪水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圖片

    10. 該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國的(   )

    A. 東北地區 

    B. 西南地區 

    C. 東南地區 

    D. 西北地區

    11. 一般認為,混合型洪水比升溫型洪水破壞力更強,其理由最可能是(   )

    A. 混合型比升溫型洪水頻次高 

    B. 雨水的流動性比積雪融水強

    C. 積雪面雨水會加速積雪消融 

    D. 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題詳解】

    結合材料可知,該河流為山地河流,在7月出現了融雪洪水,說明該河流主要以高山冰川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同時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廣布,夏季更容易出現高溫天氣造成冰川積雪大面積融化,說明其最可能位于我國西北地區的山地,故D正確;我國東北和東南在7月份氣溫較高,沒有冰雪,不會出現融雪現象,AC錯誤;而西南地區的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雖然也可能出現融雪洪水,但是該地區高原山地面積廣大,氣候穩定性比西北地區的山地更強,故西南地區高原山地的氣溫變化幅度較小,相比西北地區的山地,出現融雪洪水的概率較低,故B錯誤。故選D。

    【11題詳解】

    混合型洪水是雪面雨水與融雪洪水混合形成,雪面雨水帶來熱量并沖擊積雪,使得積雪消融速度快,混合型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因此破壞力更強,C符合題意;由于混合型洪水的形成需要降水沖擊積雪造成積雪消融,而升溫型洪水的形成則需要氣溫升高,兩者出現都需要一定的氣候條件,其出現頻次高低并不固定,A錯誤;雨水和積雪融水均為液體狀態,在同一環境條件下的流動性差異不大,B錯誤;根據材料可知,升溫型洪水是冰川融化形成的,常夾雜著冰凌和融冰,D錯誤。故選C。

    【點睛】融雪洪水由積雪融化形成的洪水,簡稱雪洪,融雪洪水在春、夏兩季常發生在中高緯地區和高山地區。影響雪洪大小和過程的主要因素是:積雪的面積、雪深、雪密度,持水能力和雪面凍深,融雪的熱量(其中一大半為太陽輻射熱)積雪場的地形,地貌,方位,氣候和土地使用情況。

    埃塞俄比亞人口超過1億,農業人口約占80%,以小農戶為主,農業是經濟支柱,該國土地資源豐富,但灌溉農田比例小。近年來,該國引進灌溉農機具發展灌溉農業,但推廣緩慢。下圖示意埃塞俄比亞地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圖片

    12. 促使該國發展灌溉農業的根本原因是(   )

    A. 河流湖泊多 

    B. 降水總量少 

    C. 降水變率大 

    D. 土地面積廣

    13. 限制該國灌溉農業推廣的自然因素是(   )

    A. 土壤         B. 地形 

    C. 水源         D. 災害

    14. 該國難以大規模引進灌溉農機具的社會經濟原因是(   )

    ①資金不足            ②勞動力不足

    ③基礎設施落后    ④市場需求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2. C    13. B        14. B

    【解析】

    【12題詳解】

    若降水豐富,即使河流湖泊多,也不需要發展灌溉農業,可知河流湖泊多是發展灌溉農業的有利條件,但不是根本原因,A錯誤;埃塞俄比亞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降水總量大,但季節分配不均,故埃塞俄比亞發展灌溉農業的根本原因是降水變率大,B錯誤,C正確;土地面積廣與發展灌溉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C。

    【13題詳解】

    埃塞俄比亞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發育熱帶草原植被,土壤肥力可以滿足農業發展,A錯誤;由圖可知,埃塞俄比亞以高原地形為主,地形起伏較大,不利于灌溉農業發展,B正確;埃塞俄比亞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降水總量大,且由圖可知,埃塞俄比亞境內河流湖泊較多,水源條件可以滿足灌溉農業發展,C錯誤;埃塞俄比亞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降水總量大,降水變率大,雨季容易發生澇災,旱季容易發生旱澇,灌溉農業可以緩解水旱災害的影響,D錯誤。故選B。

    【14題詳解】

    埃塞俄比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落后,導致難以大規模引進灌溉農機具,①③正確;引進灌溉農機具是機械化運行,與勞動力關系不大,且非洲國家勞動力充足,②錯誤;由材料可知,農業是埃塞俄比亞的經濟支柱,當地降水變率大,影響農業生產,但當地灌溉農田比例小,可推知當地對灌溉農機具的市場需求大,④錯誤。綜合上述分析,①③正確,②④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因素中包括氣候(光照、熱量、晝夜溫差、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技術等。

    墨西哥是拉美地區重要的發展中國家,20世紀90年代以來,墨西哥大量吸引外資,發展汽車產業,通過進口零部件在國內裝配后出口;其中80%的汽車出口到美國,形成特色顯著的汽車產業發展模式。我國某汽配龍頭企業也于2019年到墨西哥投資建廠。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5. 20世紀90年代以來,墨西哥吸引大量外國汽車生產企業投資的優勢條件為(   )

    A. 勞動力價格低 

    B. 市場規模較大 

    C. 科技水平較高 

    D. 基礎設施完善

    16. 該國汽車產業發展模式的劣勢為(   )

    ①依賴單一市場

    ②產業能耗較大

    ③國內市場飽和

    ④產品附加值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 我國某汽配龍頭企業到墨西哥投資建廠的直接目的是(   )

    A. 增加產品銷量 

    B. 提高研發水平 

    C. 增加當地就業 

    D. 延長產業鏈條

    【答案】15. A    16. D    17. A

    【解析】

    【15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20世紀90年代,墨西哥的汽車產業主要是進口零部件在國內裝配后出口,需要勞動力數量多。墨西哥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且人口較多,勞動力價格低,A正確;墨西哥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居民購買力差,市場規模較小,且由材料可知,墨西哥汽車產量的80%出口至美國,說明當地市場規模較小,B錯誤;墨西哥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科技水平較低,基礎設施較為薄弱,CD錯誤。故選A。

    【16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墨西哥汽車產量的80%出口至美國,可知墨西哥汽車產業的市場單一,①正確;墨西哥的汽車產業主要是進口零部件在國內裝配后出口,產業能耗較小,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附加值較低,②錯誤,④正確;墨西哥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居民購買力差,國內市場沒有飽和,③錯誤。綜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④正確,②③錯誤,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7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墨西哥的汽車產業主要是進口零部件在國內裝配后出口,說明當地汽車產業對零部件需求量大,我國某汽配龍頭企業到墨西哥投資建廠可以增加產品銷量,A正確;墨西哥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且該國的汽車產業以裝配為主,科技水平較低,B錯誤;企業主要以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為主,在墨西哥投資建廠確實可以增加當地就業,但增加當地就業屬于投資建廠的影響,而不是直接目的,C錯誤;汽配龍頭企業以生產汽車零部件為主,沒有涉及產品深加工,沒有延長產業鏈條,D錯誤。故選A。

    【點睛】工業區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水源等,社會經濟因素有土地成本、原料、交通運輸、動力、市場、勞動力素質及成本、環境、基礎設施、工業基礎、政策法規等。

    某研學小組計劃在澳大利亞西部開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圖為該團隊初擬的四條活動線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圖片

    18. 為滿足本次野外地質考察應準備的工具是(   )

    ①羅盤  ②雨具  ③沖鋒衣

    ④放大鏡  ⑤手持衛星定位儀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19. 若想在沿途欣賞森林、草原、荒漠三種典型自然植被景觀,則應選擇線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題詳解】

    野外地質考察應準備的工具通常有地質錘、指南針、十字鎬、高度計、登山鞋、羅盤、放大鏡、地質記錄本、三角尺、測繩、筆記本電腦、手持衛星定位儀、野外數據采集器(系統)、數碼相機、激光測距儀等,①④⑤正確;雨具、沖鋒衣是保障物資,不是地質考察工具,②③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9題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形成半環形氣候類型分布形態,植被類型也呈半環狀,其中中西部地區為荒漠帶,荒漠帶周圍為熱帶草原帶,澳大利亞西南部受地中海氣候影響,形成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是森林景觀。因此,沿線路③沿途可以欣賞到三種自然植被景觀,路線②只能看到荒漠景觀,路線①④可以看到草原景觀和荒漠景觀。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植被與環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長過程中,改造其生長的土壤、水分等環境條件。環境(包括熱量、光照、水分等)影響植物的種類、形態以及分布。在穩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層明顯的垂直結構;天然植被一般按類型有規律的分布在適宜其生長的地方,并具有適應當地環境的特征。一般而言,降水豐富的地區形成森林植被;隨著水分減少,依次形成草原和荒漠植被。

    麻扎村地處吐魯番盆地邊緣,庫木塔格沙漠以北,于2012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中保存了大量生土建造的傳統民居,被稱為“中國第一土莊”。在這里,生土(黃黏土)作為主要建材被使用于村落的各個構成要素中。當地民居一般為兩層,居民會在不同季節居住在不同樓層。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0. 麻扎村以土作為建筑原料主要取決于當地的生土條件與(   )

    A. 降水特征         B. 氣溫特征 

    C. 生產特征         D. 生活習俗

    21. 當地居民不同季節所居住的樓層及其原因對應正確的是(   )

    A. 夏季一層,更加蔭涼 

    B. 夏季二層,通風涼爽

    C. 冬季一層,光照充足 

    D. 冬季二層,風速較小

    【答案】20. A    21. A

    【解析】

    【20題詳解】

    中國傳統建筑多以木材為建筑材料,當地降水少,植被少,故以數量豐富、質地黏重的黃黏土作為建筑材料;該村位于西北地區,氣候干旱,黃土修筑的房屋受降水、流水侵蝕影響小,較為堅固,因此麻扎村以土作為建筑原料主要取決于當地的生土條件與降水特征,A正確;房屋建筑原料主要與原料數量(就地取材)、運輸條件等有關,與氣溫特征、生產特征、生活特征等關系不大,BCD錯誤。故選A。

    【21題詳解】

    該地地處我國西北內陸,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夏季炎熱,光照強烈,為了更好的避暑和防曬,人們會選擇遮陰性更好的一層居住,A正確,B錯誤;而到了冬季,該地氣溫較低,氣候干冷,為了獲得充足的光照和保持溫暖的環境,人們則會在較高的二樓居住,CD錯誤。故選A。

    【點睛】自然地理環境要素對民居分布有較大影響。一般而言,民居方位觀、形態受采光、地形影響。民居的墻體厚度取決于保暖或通風透氣等要求。屋頂坡度受排水要求的影響。民居的窗戶大小、朝向受采光、防風影響。民居的建筑材料與取材是否方便有關。

    水系密度又稱河網密度,指流域內總河長與流域面積之比,常因氣候、地質、地貌等條件差異而變化。下圖示意我國部分區域水系密度與年降水量的關系(線段長度表示變幅)。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圖片

    22. 黃土高原水系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黃土土質緊密 

    B. 溝谷數量較多 

    C. 土壤肥力較高 

    D. 土壤多鹽堿化

    23. 海南島年降水量豐富但水系密度較小,主要是因為(   )

    ①蒸發耗水多

    ②山地丘陵少

    ③植被截留多

    ④陸地面積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題詳解】

    據材料可知,水系密度指流域內總河長與流域面積之比,由于黃土高原地區地表溝壑縱橫,溝谷眾多,而這些溝谷其中有一部分發育成河流的支流,使得河流長度不大的河流,流域面積相對較大,從而造成該河流的水系密度較大,故B正確;而黃土土質、肥力或鹽堿化對于水系密度影響不大,ACD錯誤。故選B。

    【23題詳解】

    由于海南島地處熱帶,全年高溫,其蒸發量較大,損失的水量多,使其雖然降水多但是水系密度相對較小,①正確;海南島山地丘陵面積大,②錯誤;植被具有涵養水源的作用,但是對水系密度影響不大,③錯誤;海南島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降水匯流速度快,且陸地面積小導致河流都相對短小,④正確。由此可知,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水系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圍內各級水道發育的數量。但也有用相鄰兩條同級水道之間的間隔來表示水系的疏密。通過對水系密度的分析,可以了解該地區的巖性、地貌特征。

    焚風是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而變得干熱的一種地方性風,太行山東麓常出現焚風現象。下圖為太行山及周邊地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圖片

    24. 推測太行山東麓焚風現象多發的季節及時間分別是(   )

    A. 夏季,夜間     B. 冬季,白天 

    C. 夏季,白天     D. 冬季,夜間

    25. 圖中太行山四地段中出現焚風現象頻次較少的是(   )

    A. 甲段     B. 乙段 

    C. 丙段     D. 丁段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題詳解】

    太行山西側為黃土高原,冬季來自大陸內部的西北風強勁且干燥;氣流越過太行山,在太行山東側(背風坡)下沉增溫,溫度升高,易出現焚風,而夏季太行山東坡則處于迎風位置,不易出現焚風。夜間太行山東坡坡面輻射冷卻快,氣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風,與焚風風向一致,焚風隨之加強;白天山地東坡增溫快,氣流沿山坡上升,為谷風,與焚風風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由此分析可知,太行山東坡焚風冬季、夜間多發,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5題詳解】

    根據上題可知,在冬季西北季風盛行時易發生焚風,而乙段山體走向大致與西北季風一致,下沉氣流較弱,故發生焚風的頻率較甲丙丁少,B正確;而甲丙丁都易在冬季受西北季風影響時出現下沉氣流引起焚風,故ACD錯誤。故選B。

    【點睛】焚風是由于空氣作絕熱下沉運動時,因溫度升高濕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種干熱風 。焚風常出現在山脈背風坡,由山地引發的一種局部范圍內的空氣運動形式——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而變得干熱的一種地方性風。在高壓區,空氣下沉也可產生焚風。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

    26.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糧食安全是指“能夠有效提供全體居民以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達標的包括糧食在內的各種食物”的狀態。在我國,糧食按種類主要包括稻谷、小麥、玉米、薯類和豆類等。其中稻谷、小麥和玉米是谷物類糧食的主要組成部分。2016年,我國發布的《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提出,將馬鈴薯作為主糧,擴大種植面積,推進產業開發。馬鈴薯營養豐富全面,具有單產高、耐儲存等優點。下圖為“2004-2020年中國糧食作物種植結構及其構成變化”,其中多樣性指數越大,表明糧食作物種植類型越豐富。

      

    圖片

    (1)概括2004-2020年我國谷物類糧食種植結構的變化特征。

    (2)說出糧食種植結構的變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

    (3)說明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作用。

    【答案】(1)稻谷和小麥播種面積占比基本保持穩定;玉米播種面積占比總體呈上升趨勢。    

    (2)稻谷、小麥、玉米等谷物類糧食播種面積得到保障,糧食數量總體較為安全;糧食結構多樣性減少,糧食出現結構性短缺。    

    (3)可以均衡其他糧食在市場中的比重,使糧食市場的結構更加優化合理;馬鈴薯單產高,有利于增加糧食的產量和供給,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馬鈴薯耐儲存,有利于增加國家糧食儲備。

    【解析】

    【分析】本題以2004-2020年中國糧食作物種植結構及其構成變化為背景材料設置試題,涉及農業發展對區域的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現狀、實現糧食安全的途徑等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與原理、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核心素養。

    【小問1詳解】

    由材料可知,稻谷、小麥和玉米是谷物類糧食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主要概括這三種糧食作物的變化特征即可。由圖可知,2004-2020年我國谷物類糧食種植結構中,稻谷和小麥播種面積占比基本保持穩定,而玉米播種面積占比總體呈上升趨勢。

    【小問2詳解】

    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谷物類糧食作物中,稻谷和小麥播種面積占比基本穩定,而玉米播種面積占比有所增加,說明谷物類糧食播種面積得到保障甚至略有增加,谷物類糧食產量保持穩定,從糧食數量上看總體較為安全;但與此同時,其他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比縮小,糧食作物種植結構多樣性指數呈下降趨勢,說明糧食種類有單一化趨勢,糧食出現結構性短缺。

    【小問3詳解】

    基于我國糧食作物種植結構多樣性指數呈下降趨勢的現狀,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可以增加馬鈴薯播種面積占比,均衡其他糧食在市場中的比重,提高糧食作物多樣性,使糧食市場的結構更加優化合理;結合材料可知,馬鈴薯營養豐富全面、單產高,擴大其種植面積有利于增加糧食的產量和供給,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馬鈴薯耐儲存,有利于增加國家糧食儲備。

    27.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能源需求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面臨挑戰。下圖為2005-2050年(含預測)我國能源結構變化示意圖。

     

    圖片

    (1)說出我國目前能源資源的結構稟賦特征。

    (2)簡析目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及其未來變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有人認為我國未來能源安全形勢依然較為嚴峻,試說明這種觀點的依據。

    【答案】(1)煤炭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少;水能、風能等可再生資源豐富。    

    (2)目前,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較大,環境污染等問題依然存在;未來,我國煤炭消費占比減少,清潔能源占比上升,生態環境逐漸改善。    

    (3)我國能源消費總需求將持續增長,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石油、天然氣需大量進口,對外依存度高。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2005-2050年(含預測)我國能源結構變化示意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我國能源特點、能源消費結構及其調整、能源安全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考查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小問1詳解】

    能源包括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傳統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氣,新能源主要指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此外也可從能源在短期內是否可再生和循環利用將能源分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少;水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資源豐富。

    【小問2詳解】

    由圖可知,目前,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較大;未來,我國煤炭消費占比減少,清潔能源占比上升。由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可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在開采、運輸、使用過程中造成較大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可知目前我國的環境污染等問題仍然存在。清潔能源產生的污染較少,未來我國的生態環境質量將逐漸改善。

    【小問3詳解】

    本小題主要從能源供需矛盾的角度進行分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能源消費總需求將持續增長,而國內儲量不足,導致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石油、天然氣需大量進口,對外依存度高,受國際市場影響大,導致我國未來能源安全形勢依然較為嚴峻。

    28.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孟加拉國的帕德瑪河是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后的入海主水道,因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建造跨河橋梁面臨眾多困難。由我國承建的橫跨帕德瑪河的帕德瑪大橋,經過8年建設,于2022年6月建成通車。帕德瑪大橋建成前,跨越帕德瑪河只有擺渡這一種方式,一般需要一兩個小時,但每到七八月至少需要七八個小時。下圖示意帕德瑪大橋的位置。

      

    圖片

    (1)分析每年七八月跨越帕德瑪河擺渡用時更長的原因。

    (2)分析帕德瑪河河床特征對修建大橋的不利影響。

    (3)說明帕德瑪大橋建成對河流西南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答案】(1)受西南季風影響,七八月份降水量更大;加之上游冰雪融水匯入,河流流量更大、水位更高、河道更寬,擺渡航行更加耗時    

    (2)位于河流下游,河床為深厚松軟的淤泥層、細沙及黏土層,橋墩建設難度大;河水流量季節變化大,河床沖淤變化大,不利于施工船作業;河床寬闊,橋梁跨度大、長度長。    

    (3)大橋建成結束了河流西南部地區和首都之間靠擺渡往來的歷史,促進人員、貨物大量、快速運往首都達卡及河流東北部其他地區;同時大大縮減了與首都間的時空距離,可直接受到首都的輻射作用,帶動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交通線修建區位因素和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探討地理知識的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

    【小問1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孟加拉國為熱帶季風氣候,該地區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七八月份處于雨季,降水量大,對河流補給多;該河流發源于青藏高原,夏季有冰雪融水匯入補給,使河流流量更大、水位更高、河道更寬,故夏季跨越河流擺渡航行更加耗時。

    【小問2詳解】

    根據圖片可知,該大橋建設在河流下游,此處河流流速慢,泥沙淤積嚴重,河床主要是深厚松軟的淤泥層、細沙及黏土層,橋墩建設難度大;由于此處為熱帶季風氣候,分雨旱季,河流水量季節變化大,河床沖淤變化大,不利于施工船作業;該橋梁位于帕德瑪河下游干流,此處河床寬闊,橋梁跨度大、長度長,修建橋梁的工程量大。

    【小問3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大橋建成前,河流西南部地區與該國首都之間主要靠擺渡往來,而大橋修建后,其交通更為便利,結束了兩地智能靠擺渡往來的歷史,能夠使西南部地區人員、貨物大量且快速的運往首都達卡及河流東北部其他地區;大橋修建后,極大地縮減了西南部地區與首都間的時空距離,與首都的聯系更加緊密,同時也可直接受到首都的輻射作用,從而帶動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29.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ㄏ聢D)竹類豐富多樣,分布有熱性竹種到寒溫性竹種的大面積天然竹林,其中橫斷山區是云南省天然竹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筍材兩用的筇竹在滇東北山區的昭通地區遍地生長,當地發展筇竹產業,但與著名景區蜀南竹海、四川長寧竹類工藝品等產業相比,其經濟效益十分低下。近年來,當地政府推動“一縣一業”特色產業發展,實現精準扶貧。

      

    圖片

    (1)分析橫斷山區成為云南省竹類資源最豐富地區的原因。

    (2)針對當地特色筇竹資源,為昭通筇竹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答案】(1)橫斷山區南北跨度大,分布有熱帶、亞熱帶、高原等多樣氣候;山高谷深,水熱條件垂直差異顯著,形成獨特的垂直氣候。    

    (2)以筇竹竹筍為原料,開發系列筇竹食品;以筇竹為原料、加工特色工藝產品;科學保護、擴充特色竹林,加強當地生態保護;以特色竹林為基礎,開展特色旅游業。

    【解析】

    【分析】本道題以云南竹子為例,設置2道小題,考查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農業發展的方向等知識點,內容簡單,難度較小,重在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

    【小問1詳解】

    從氣候因素分析,橫斷山區的緯度較低,南北緯度跨度較大,南北溫差較大。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較多,降水量南北差異較大。從地形角度看,該地地勢起伏大,相對高度大,垂直地域分異明顯。所以樹種類型多樣。

    【小問2詳解】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得,該地產業經濟效益較低,因此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措施為可以延長產業鏈,以筇竹竹筍為原料,開發系列筇竹食品;以筇竹為原料、加工特色工藝產品,提高竹子的附加值;此外要注重保護,加強當地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生態經濟效益,可以以特色竹林為基礎,發展特色旅游業。

      本文標題:山東省濟寧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地理試題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xczjbxx.com/jiaoxue/jiexi/22987.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2987.html

      標簽:期末地理試題

      最新評論列表

      (共有 條評論) 我要發表評論
      色吧网_久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激激的五月天_91精品亚洲欧美午夜福利世界地理資訊 久久亚洲日韩天天做日日做综合亚洲欧洲国产日韩亚洲精品欧洲日韩综合第一页,日韩亚洲欧美色αv影视亚洲日韩电影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国产精品自产,欧美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影视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国产精品一区中文字幕在播放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国产线播放综合,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一级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观看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99久久婷婷国产麻豆精品电影_黑人粗大无码AV人妻一区_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0_2021国产最新无码精品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_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天天做综合网色综合国产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香蕉国产精品麻豆亚洲欧美日韩精品自拍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你拍偷拍_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久久_一级毛片国产a级毛片_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欧美亚洲另类精品第一页 免费看一级高潮毛片_精品无码在线_在线免费看毛片_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0_2021国产最新无码精品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_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天水云创一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泰元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常州洋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宏盛尼龙有限公司 山东海澜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四川省兴永利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包头市华星稀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中联德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电通纬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佳视窗科技有限公司